温肺豁痰利气:能温化寒痰,对于寒痰壅滞于肺所致的咳嗽气喘、胸满胁痛等有较好的疗效,可使肺气宣畅,痰饮得以消散。
散结通络止痛:善于消散经络之痰结,常用于治疗痰滞经络所致的肢体麻木、关节肿痛,以及阴疽流注等病症,能起到消肿散结、通络止痛的作用。
用法用量内服:3 - 9g。
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主治病症及特殊功效主要用于寒痰喘咳、悬饮、阴疽肿毒、肢体麻木、关节肿痛等病症。其特殊功效在于对寒痰凝滞所致的病症有独特疗效。例如在治疗阴疽流注时,芥子能温通经络,消散寒痰,使凝聚之痰毒得以化解,常与熟地、肉桂、麻黄等药配伍,如阳和汤,可有效治疗寒湿痰瘀阻滞所致的阴疽,使局部漫肿无头、皮色不变、酸痛无热等症状得以改善。
常用方剂三子养亲汤:由紫苏子、白芥子、莱菔子组成。具有温肺化痰,降气消食的功效。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。方中白芥子温肺化痰,利气散结,与紫苏子、莱菔子相伍,各有所长,针对痰壅、气逆、食滞的不同方面发挥作用,使气顺痰消,食积得化。
阳和汤:由熟地、肉桂、麻黄、鹿角胶、白芥子、姜炭、生甘草组成。有温阳补血,散寒通滞之效。主治阴疽。方中白芥子能祛皮里膜外之痰,与其他药物配伍,共奏温阳化湿、祛痰通络、散寒消肿之效,使阴寒凝滞之邪得以消散,阳气通畅,肿痛自消。
配伍炮制配伍:与细辛、干姜配伍,可增强温肺化饮之力,用于治疗寒饮伏肺之咳喘;与天南星、白芷配伍,能化痰散结,通络止痛,可用于治疗痰湿阻滞经络之关节肿痛、麻木等;与山楂、神曲配伍,能消食化痰,用于治疗食积痰滞。
炮制:
芥子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用时捣碎。生品辛散力强,长于通络止痛,多用于治疗寒痰阻滞经络之肢体麻木、关节肿痛等病症。
炒芥子:取净芥子,置热锅内,用文火炒至深黄色,有香辣气逸出时,取出晾凉。炒后可缓和辛散走窜之性,长于温肺豁痰利气,多用于治疗寒痰喘咳、悬饮等病症。同时,炒后质地酥脆,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。
副作用芥子辛温走散,内服过量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,如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。
外用芥子泥时,若敷贴时间过长或浓度过高,可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,引起皮肤发红、瘙痒、起泡等过敏反应,尤其是皮肤敏感者需慎用。
肺虚咳嗽、阴虚火旺者忌用,以免加重病情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